图片 国际期刊因造假问题再撤数十篇中国学者论文-法治社会-皇冠体育▎首页 
皇冠体育▎首页 > 法治社会 >

国际期刊因造假问题再撤数十篇中国学者论文

时间:2015-08-20 15:03

来源:未知作者:皇冠体育▎首页点击:

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18日宣布,由于内部调查显示论文的同行评议报告存在造假问题,决定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从公布的资料看,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这并非该集团首次因造假问题大规模撤回论文。该集团旗下主要发表生物医学类论文的BMC出版社在今年早些时候就宣布,由于“同行评议过程受到不正当影响以及存在问题”,决定撤回43篇学术文章。这两次论文撤回事件牵涉的作者都主要来自中国。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在提供给新华社的声明中说,该集团的期刊编辑最先发现一些论文的评议人电子邮件地址的真实性存在问题,随后展开的内部调查发现了伪造的同行评议报告。“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64篇论文的同行评议过程受到不正当影响。”

  声明并没有明确指出这64篇涉事论文来自哪个国家。但新华社记者在该集团网站搜索到的被撤回论文目录显示,大部分论文作者都来自中国,包括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研究人员。

  不过该集团一名发言人也说,由于存在一些为论文作者提供咨询服务的第三方机构,他们的行为或许会影响到同行评议过程。如果内部调查能证明作者对同行评议过程造假并不知情,他们完全可以通过合法的途径来重新提交论文并展开有效的同行评议。

所谓同行评议是学术刊物普遍采用的一种论文评审制度。一般由刊物编辑邀请论文所涉领域的学者,评价论文质量,主编参考评议结果决定是否刊发。这一制度本意在于确保论文“开诚布公”,保证研究足够真实、有分量。

  施普林格集团已将相关情况通报了由各大期刊主编组成的国际组织——出版物道德准则委员会,并已根据该委员会的建议来处理相关问题。目前该集团正在重新评估科研论文的编辑流程,以防未来再出现类似的同行评议造假事件。

  文/新华社记者 张家伟

  新闻延伸:北大复查“女博士论文抄袭” 维持撤销学位决定

  北京青年报3月18日讯(记者 董鑫)北京大学历史系博士毕业生于艳茹因身陷“抄袭门”而备受关注。昨天,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事件相关处理情况的说明》,通告称,将维持北大学位评定委员会的原处理决定,即撤销于艳茹博士学位。于艳茹本人在微博中发布声明称不接受这样的处理结果,将继续提出书面申诉和行政复议。

  去年八月,学术期刊《国际新闻界》刊登了一则《关于于艳茹论文抄袭的公告》,公告称,北大历史系博士毕业生于艳茹发表在该刊2013年第7期的论文《1775年法国大众新闻业的“投石党运动”》为剽窃一国外论著,并决定5年内拒绝于艳茹的投稿,该论文发表时,于艳茹尚为该校在读博士生。

  随后,北大成立工作组和专家组,对此事开展调查,并于今年1月9日召开的北大第118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撤销于艳茹博士学位。但于艳茹本人并不接受这个决定,也不承认抄袭事宜,并向学校提出申诉。今年1月20日,学校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受理了于艳茹对于学校撤销其博士学位决定的申诉材料。

今年3月13日,北大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召开会议,在认真阅读于艳茹和北大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提交的书面材料基础上,按程序先后听取于艳茹本人陈述并进行提问、听取北大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陈述并进行提问。昨天,北大公布“二审”结果,“经过认真复查和充分讨论,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认为,北京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关于撤销于艳茹博士学位的决定》事实清楚、适用依据准确、程序规范。经表决,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决定维持原处理决定。”通报称。

  3月16日,于艳茹收到申诉复查决定书后,在个人微博上发表声明,表示对维持原处理的申诉结果感到非常遗憾,不能接受处理结果,将继续向北京大学上级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提出书面申诉和行政复议。

  新闻延伸:《科学美国人》曝中国论文工厂: 出钱可挂名

  钱江晚报2014年12月22日报道 只要出钱就能在科学杂志上挂名 一些论文雷同如批量生产

  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近日发布了一篇调查文章“代售:在权威科学杂志上挂上你的名字”,指出目前权威科学期刊上的学术抄袭问题严重,其中涉嫌论文造假多数来自中国。

  该杂志甚至点名道姓地指出,中国存在“论文工厂”,批量生产论文,只要花钱,就可以将自己的名字挂到该机构生产的论文上。

  记者假扮成科研人员找到论文工厂并谈定价格

  《科学美国人》文章特别举出了一家涉嫌批量生产医学论文的机构MedChina。

  《科学美国人》分析了100篇以上学术论文的语言用词,发现了令人担忧的证据:一些论文雷同到看上去像是工业规模大量生产出来、用以糊弄同行评审。 那么这些存在雷同内容的论文来自哪里?文章指出,来自中国,其中有相当部分出自同一个地方。

 今年11月,《科学美国人》通过一名会说中文的记者联系一家名叫“MedChina医学服务中心”的中国公司,这名记者假扮成购买科学论文的科研人员,MedChina向其提供了几十条科学“代售话题”和科学杂志“论文转让”协议,负责人还解释称,这些论文或多或少已经被同行评审期刊认可。

  显然,需要做的只是小小的编辑和改动,而价格取决于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大小,以及论文是否是实验性的或采用荟萃分析方法得出。

  面对记者的要求,MedChina负责人提供了“一种蛋白质与乳头状甲状腺癌关系的荟萃分析”,并且保证目标期刊的影响因子为3.353,论文署上记者的名字,价格是9.3万人民币。

  数十篇论文得到资助津贴

  中方已安装“检查软件”用来打假

  “我以前根本不知道还有论文‘冠名作者’的市场。”英国现代生物出版集团(BioMed Central)负责科研诚信的副主任帕特尔说,“现在我们会调查并解决这个问题。”

  《科学美国人》联系帕特尔两周后,现代生物出版集团宣布,他们发现了大约50篇被虚假同行评审者评估过的手稿。事实上,这些论文很有可能就是来自论文工厂。可以看到几篇论文的标题和作者,在风格和主题上非常相似,而且这些论文都是出自中国作者之手。

  《科学美国人》列出的造假论文清单中,有4篇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期刊》上。《科学美国人》最先识别的100篇论文中,24篇得到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C)的资助,另外17篇的科研津贴来自其他中国政府部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向《科学美国人》证实,这24篇论文随后被移交给他们的纪检监察审计局,该局每年会调查指控几百件学术抄袭行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每年会采取数十场行动来打击学术抄袭行为,尽管代笔现象并不常见。” 杨卫强调,基金会一直采取措施打击学术造假行为,包括最近安装了“相似度检查”软件来应对科研申请书中可能出现的剽窃行为。

杨卫表示,自从今年安装该软件后,在15万科研申请书中,自动检测出了几百例“大量相似”的文字。

  记者发现,MedChina官网简介称这是一家“创建于2008年、专注于为国内各医学机构提供医学论文翻译、润色、修改、选题、投稿及申请基金课题的公司。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及沈阳皆设有办事处。”

  相关新闻:媒体揭论文买卖利益链:职称论文每千字400元起

  太原日报2014年10月27日报道 又到了职称评定的日子,有人还在苦苦思索论文选题的时候,一些人却通过花钱买论文,轻松敲开职称评定的大门。调查发现,尽管近年来“严查买卖论文乱象”的呼声不断,但论文买卖产业却不断壮大,甚至形成一条产业链—专业写手编写论文,网站中介充当掮客,期刊杂志负责刊发。

  写手:职称论文每千字400元起

  10月21日,记者在网上搜索“职称论文代写”,立即出现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代写网站:无忧论文网、互惠论文网、浅论天下网、华夏100论文网等。

  记者登录名为“职称论文网”的网站看到,其服务范围包括教育、医疗、行政、会计、农学等方面的论文代写、修改。在介绍写作团队成员时,该网站声明:“有9年专业论文服务经验,现有全职员工10人,并且拥有兼职博士、硕士30多人。在本站定做的论文,均为高手原创,并且经本站严格审核,保证版权和质量后才会发给客户。”通过网站客服,记者联系上一名温姓写手,他说:“代写的论文具体要根据行业领域、复杂程度来定,一般情况下,每千字至少400元。”谈及如何保证论文质量时,这位温姓写手表示,网站能提供相关检测报告,并采取支付宝分次付款方式。即先付40%,发文章的上半部分,无问题后,支付余款,发整篇文章。文章包修改,绝对保证质量。

  中介:可联系期刊杂志发表

  除了提供所谓的原创论文,有些网站还可以推荐发表论文。这些网站充斥于整个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既是论文写手和买家的掮客,又是期刊杂志和买家的牵线人。

记者在名为“论文主义”的网站上看到,该网站不仅代写论文,而且提供职称论文、学术论文、学位论文的发表服务。其负责人声称:“无论是用户自己写的,还是网站为其量身定做的,只要经过我们的推荐,就可以轻松发表。省级以上优秀期刊正刊一个月内发表,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一个半月发表。”该网站还罗列出一些合作的期刊杂志:《职教论坛》《北方药学》《商业时代》《农民致富之友》……价格方面,省级期刊一个版起步价至少1000元。以新闻专业职称为例,如发表3000字以上的论文一篇,那就要用1.5个版,相关费用至少为1500元;如需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相应的价格要提高三四百元,核心期刊价格更高。

  律师:相关法律亟须完善

  采访中,很多论文网站声称,论文的买卖不会引起法律纠纷。对此,某律师事务所党冲律师表示,论文作者对论文享有著作权,当然也就有权许可他人使用论文。因为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规定,使用他人作品应当同著作权人订立合同或者取得许可。但从该法律的相关规定看,网上论文交易隐藏着巨大法律风险。其原因是,购买人并不知道出售论文的所有权人、使用权人是谁,而这些权利人可就发表权、修改权、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17项权利中的任何一项诉诸法律。购买者随时可能成为被告,轻者承担民事或行政法律责任,重者将承担刑事责任。此外,从现行法律来看,买卖论文的行为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管。

  专家:改革评价体系是关键

  据了解,从2000年以来,国家曾多次严打买卖论文的不法期刊,呼吁“严查买卖论文乱象”的声音也不绝于耳。然而,这一产业却在一片喊打声中不断壮大。专家认为,买卖论文现象难根治的关键在“唯论文是”的职称评定体系和学术评价体系没有根本改变。

  “评定职称的目的是发现人才,并在薪资待遇、项目、资金上予以倾斜,争取人尽其才。”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专家谭教授认为,评定职称固然要采取一定的方式来甄别人才是否具备真才实学,但是评定标准不能“一刀切”。尤其是论文发表情况,主要应该看质量,而不是盯着数量不放。把论文发表数量也定为硬性指标,数量不够的就不予评定职称,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正的。就好比许多做具体工作的人,如一些医生护士,能够治病救人,减轻病人痛苦,但他们未必能写出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来。但现实情况是,没有论文就评不上职称,没有职称,就得不到相应的待遇。“建议论文发表与职称评定脱钩,没有了市场需求,买卖论文产业自然土崩瓦解,学术期刊自然回归本位。”谭教授最后说。

【责任编辑:皇冠体育▎首页】
热图 更多>>
热门文章 更多>>